卫星视角打卡成都大运会的那些“川味”场馆!
多年来,施耐德电气始终坚持实行中国原创,中国的研发及产品制造已形成规模化创新效应,并向全球输出
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观察,这一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态势更为清晰。所谓进,就是要瞄准高水平、导向性,支持推动国有资本协同合作,促进固链、补链、强链、塑链;退就是要持续推进央企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业务退出,做好产能过剩行业整合。
据了解,在2022年,共有37家中央企业25组专业化整合项目分两批开展了集中签约。周丽莎表示,无论央企怎样整合,最后还是要落到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这个根本点上来,放大整合效果,切实提高国企市场竞争力。此外,河北加快整合港口资源;山东坚持一主业一主体,组建了省环保发展集团、省体育产业集团等特色优势企业;四川将重组整合纳入企业年度经营绩效考核,推动打造了蜀道集团、机场集团等一批支柱企业。中国宝武重组中钢集团、新钢集团,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揭牌成立,新能源、医疗、管网、检验检测等领域资源整合密集落地最近一个时期,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呈现提速加力的态势。央企重组整合按下加速键进入2023年,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迈出新步伐1月14日,中国三峡集团与中交集团签约,三峡集团旗下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拟重组进入中交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国资委党委书记张玉卓在日前举行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表示,着眼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今年国资央企的重点任务之一。这几年,特别是去年,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动作不断、成果频出,力度大、模式新、效果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除入土点和出土点有些距离外,北溪-2管道基本与北溪-1并行,绕过了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管道长度为1 200公里、双线铺设,年输气量为550亿立方米。
欧洲、中亚、中、印、中东等多方力量在两个能源圈重塑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欧洲将在进退失据中充当这一能源圈的配角。至此,美国废弃北溪-2管道的图谋基本得以实现。11月底,普京会见来访的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时提议建立有乌兹别克斯坦参加的三国天然气联盟,就是朝构建亚洲能源圈迈出的试探性步伐。
俄乌冲突导致俄欧关系根本恶化,俄欧之间能源纽带基本断裂,接下来美国将致力于构筑环大西洋能源圈。从深层次看,美国的页岩革命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美国液化天然气(LNG)需要找到理想的出口市场。
除各LNG厂家已经签订的商业购销协议外,美国以拯救者面目承诺2022年向欧盟增输100亿立方米LNG,到2030年每年再增输500亿立方米。美国油价也长时间在90~120美元/桶之间徘徊,如此高的油气价格都由美国的广大消费者买单。直到2019年12月管道已完成95%铺设工作量时,美国才宣布实施制裁。俄罗斯从自保考虑以折扣价格甩卖石油,转向东方寻找新的能源市场,甚至重新拿起能源武器,向欧洲部分国家减供、停供天然气,并以卢布结算令对欧美制裁见招拆招。
第一,欧盟能源独立计划虽雄心勃勃,但仍需寻求新的油气来源。还有4艘FSRU具备转为LNG运输船的条件。美国于2017年摆脱了对天然气的对外依赖,2019年实现了油气当量能源独立,2022年将实现油气双双独立。其二,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井喷式增长促使美国在欧洲上下其手,间接引爆了此次俄乌冲突。
而石油价格由2021年底的80美元/桶逐渐升高到120美元/桶以上,而且一直居高不下,迄今仍在90美元/桶左右徘徊。其次需要明确谁是买单者?超高的油气价格终究是由消费者买单,美国出口的高价油气由欧洲和亚洲等消费者买单,但在其国内消费的高价油气则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近15年来,页岩技术不断发展,页岩革命不断深化,成为此次俄乌冲突的深层推动力量,也极大撼动了全球能源格局。欧洲经济麻烦不断,通货膨胀严重,通胀率甚至高于美国。
5月份额外销往中国的原油为80万桶/天,6~7月份增加到100万桶/天。10月8日巴黎又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法国政府根本性改变对北约和欧盟立场,法国民众的抗议行动同样是经济遭到损害及能源价格上涨所致。黄浩凯,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经济师。在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中,中东油气资源国拿起石油武器捍卫自身权益,逼退美国胁迫,赢得最终胜利。按照这一计划,欧盟可以提高800亿立方米/年的LNG接收能力。同样的情况是,美欧使用能源武器加速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导致全球油气价格高企,美欧各国随之爆发通货膨胀,同样始料未及。
据IHS Markit预测,中国2026年LNG需求量为1.01亿吨,几乎可与美国产量匹配,但美国认为,在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背景下,中国不会成为美国LNG的主要市场。这一能源圈将以西欧、北美能源为基础,尽可能多地吸纳中东、非洲、中亚、澳洲和南美的能源,形成一个内核稳定、外围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能源贸易流动圈。
甚至到2026年,欧盟可望建成与减少俄罗斯管道气进口量相应的接收终端基础设施,2030年前完全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仍然有难度,德国和意大利等国企业与俄罗斯签订的长期合同有相当部分要延长到2035年,另建足以完全摆脱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LNG接收终端基础设施会有困难,另寻足够的资源供应还有难度。美国将以其能源及政治优势塑造和引领这一能源圈的运行。
当前全球能源流向已出现明显变化,正向两个半球化演进。另一方案是由旧船改造,现有FSRU就有1/4由旧船改造而来,新加坡、迪拜和中国的一些船厂可实施改造,但设计和长周期设备的订货使得改造仍需1~1.5年。
俄罗斯握有油气资源,可与美国及西方国家从容博弈和周旋下去,也可按自己的意愿重塑新的能源供需圈。如果转为传统FSRU的LNG船,也需要6~9个月的改造才能对接FSRU接收设施。一般而言,高油气价格是资源国的福音,然而,美国作为油气丰富的资源国却意外遭遇高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原油出口主要是哈萨克斯坦经俄哈原油管道输往黑海港口,然后销往国际市场,或经船运跨里海与巴库杰伊汉管道接驳,2021年出口量近7 000万吨。
在能源危机面前,意大利到2025年、荷兰到2030年、德国到2038年完全淘汰煤炭的承诺统统大打折扣。亚洲市场将减少海上LNG的进口。
1. 什么是两个半球化?近几十年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全球化在能源领域发展得淋漓尽致,能源按照供给和需求的基本规律在各大洲、资源国与消费国、全球的各个角落自由流动,即使是地缘冲突、冷战和热战,也只对能源流动产生短时期、局部影响,一体化的、全球自由流动的能源基本格局不曾发生根本变化。俄乌冲突引起的一个出乎意料的后果是,全球能源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可见,中亚各国均在努力打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出口渠道,努力达到四向平衡。扩大与美国LNG贸易规模,既有助于限制美国的脱钩战略、避免中美之间滑向新冷战,也可获得廉价能源。
2007年起美国页岩开发实现了革命性突破,页岩油气产量呈井喷式增长,油气净进口量快速下降,天然气于2017年实现净出口,2021年净出口量达到1 028亿立方米(见表1)。尽管个别国家个别时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如波兰国家油气公司(PGNiG)2017年以来已签订900多万吨/年LNG供应合同,但近三年内如完全停止进口俄罗斯管道气,恐怕仍然难以满足冬季需求。因此,进一步拓展以亚洲市场为主体的广大国际市场是俄罗斯下一步要实现的目标。据IHS Markit发布的数据,2022年4月份欧盟进口俄罗斯石油较2021年同期减少38万桶/天,同比下降16.5%。
三是处于能源困境中的欧洲。(一)能源进一步武器化先是在北约东扩、欧洲多国对俄罗斯不友好情势下,俄罗斯在不违背合同契约前提下刻意减少了对有关国家的供气量,导致欧洲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供气紧张。
地处东亚的日、韩两国由于政治、军事等诸方面缺少独立性,在能源领域也不得不听命于美国,服从于环大西洋能源圈,除维持既有能源来源和勉强维持从俄罗斯少量进口外,增量能源需求将更多来自于环大西洋能源圈。这一平台将积极响应各方能源合作需求,主动引导各方向建成陆上能源圈迈进。
其一,全球油气价格居高不下。能源企业发展新能源的步伐一刻也未停止,而且在不断加速。
评论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